高温狂飙,江苏“迎峰度夏”何以波澜不惊?

原题:高温狂飙,江苏“迎峰度夏”何以波澜不惊?
进入7月以来,第二经济大省江苏的用电量迅猛攀升。7月7日午间,全省最高用电负荷达到1.52亿千瓦,年内第三次创下历史新高。这距离7月3日创下的今年首个历史新高(1.4996亿千瓦),仅仅过去了4天。江苏最高用电负荷已连续10年破亿千瓦。
这一天,江苏13个设区市用电负荷峰值集体刷新历史纪录——苏州3307.5万千瓦、无锡1651.5万千瓦、南京1643万千瓦、南通1304.5万千瓦……
入夏以来,江苏、安徽、山东、河南、湖北等省(区)电网负荷均创下历史新高。从地理区域看,华东电网以4.22亿千瓦的负荷成为电力市场供求压力最大的区域。其中,江苏电网负荷占比超过1/3。7月4日,全国最大电力负荷达到了惊人的14.65亿千瓦,创历史新高,较2024年同期最高峰增约4%。全球主要经济体中,中国电网的负荷规模远超美国(峰值约10亿千瓦)、欧盟(峰值约5亿千瓦),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。
“迎峰度夏”是每年夏季江苏乃至全国大多数省份都必须面对的考验,今夏我省面对的“大考”同样严峻,用电量连攀新高。
究其原因,一方面,由于高温到来较往年偏早,江淮、江南等地气温达到或超过历史同期极值。35℃以上湿热天气持续多日,居民家庭空调用电量大增。华东电网空调负荷占比高达37%。江苏电网较春季平均增长近4000万千瓦,约90%的增量来自空调制冷用电。另一方面,二季度至今我省经济增速有所加快,企业生产的持续复苏也推动了用电负荷和用电量的稳步增长。2025年,我国新能源汽车、光伏制造等“新三样”产业用电增速超30%。国网能源研究院预测,2025年全国数据中心用电量将达1600亿千瓦时以上,5G基站新增用电量超300亿千瓦时。电力消费终端市场的结构变化也是重要因素。截至2025年,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突破6000万辆,充换电服务业用电量达1020亿千瓦时。截至今年一季度,江苏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突破292.5万辆。
但迄今为止,即使在数个用电负荷“巅峰”时刻,全省电力市场依然平稳度过,未出现任何供不应求现象。在高温与电力需求增长的双重考验下,为何全省电力市场波澜不惊?其背后的新生支撑力量从何而来?
新能源晋身主力军
据国家电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统计,截至今年6月末,江苏新能源装机规模突破1亿千瓦,达1.07亿千瓦,超过了全省电源总装机规模的46%,已占“半壁江山”,比“十四五”初增长了1.91倍。今年1—6月份,全省新增发电能力2487.96万千瓦,其中风电新增23.6万千瓦;光伏新增2208.33万千瓦。截至今年6月底,江苏分布式光伏总装机约5946万千瓦、规模全国第二。7月3日,全省用电负荷今年首次刷新历史纪录时,风光新能源发电达到6047万千瓦,同样创下新纪录。
省电力行业协会统计显示,全省电力装机结构的持续优化。在全省新能源装机量之中,风电装机逾2344万千瓦,占比10.28%;光伏装机逾8372万千瓦,占比36.69%,同比提高10.33个百分点。新能源电量消纳量占比也在快速提高。今年1—6月,全省发电量3215.02亿千瓦时,同比增长1.17%,其中风电和太阳能光伏发电量720.47亿千瓦时,同比增速高达29.78 %,占全省发电量的22.41%,占比较去年同期提高了4.94个百分点。尤其是光伏发电,上半年发电量同比大增65.47%。
今年以来,以风电和太阳能光伏发电为代表的绿色能源装机量持续较快增长,实际发电量增幅居所有能源类型之首。新能源装备制造、集成电路等高附加值产业,正在替代传统高耗能行业。这种转变让14996万千瓦的负荷背后,有了更坚实的经济支撑。
此外,全省火电的储能与调峰保障能力仍在继续增强。据省电力行业协会统计,为了适应新能源的快速发展,我省现有储能容量500万千瓦时,日均调用频次2次,2024年累计提升新能源消纳空间66亿千瓦时。
我省电力交易市场化的不断推进,也在助力绿电交易增长和用电价格下降,推动新能源电力供给占比的增长。省电力行业协会秘书长吉立东透露,江苏作为出口外向型企业的集中区域,用户侧绿电绿证需求较高,2025年以来至今成交量同比上升53.78%;上半年全省交易电价下降约7.14%。
“强力外援”与“柔性力量”
作为能源需求大省、能源资源小省,“外援”一直是我省电力市场的重要力量。
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人士介绍,借助已投运的各类跨省、跨区域输电工程,该公司今年以来积极争取西部、北部区外来电,尤其是西部水电东送江苏。7月3日,全省第一波最高负荷比去年提前5天抵达,三峡水电通过±500千伏龙政直流工程今年首次满功率送苏,江苏最大区外受电规模达2248万千瓦;次日,全省区外受电规模数据大幅攀升至3198万千瓦。据了解,今夏我省将进一步增购高峰区外来电,确保区外来电最大达3700万千瓦。
面对刚性增长的用电需求,我省还在利用创新技术手段激活千万家庭和企业终端的“柔性力量”。
在夏季用电高峰,居民空调负荷无疑是当仁不让的“主角”。去年夏季,我省最高用电负荷达1.47亿千瓦,其中居民空调负荷最高达2796万千瓦。在预测到用电可能紧张时,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利用软件给居民手机上发送邀约,鼓励居民主动调节大功率智能家电的温度,从中获得电费奖励,以此提升全省新能源发电的使用效率。据测算:空调每调高1℃,可让出0.06千瓦负荷。全省4300万居民同步行动,相当于一座大型电站的调节能力。
江苏首个增量配网虚拟电厂——宿迁运河港配售电有限公司数智能源服务中心,已于今年“五一”前正式投运。目前,虚拟电厂的聚合用户可通过削峰填谷、需求响应等方式获取收益,还可登录虚拟电厂智慧运营管理系统,实时查看负荷情况,保障用电设备稳定运行。
这种“柔性力量”,根本上来自我省电力市场,尤其是电网侧与电源侧体制机制的深化改革。客观地看,今年江苏“迎峰度夏”波澜不惊,不仅源于全省更大规模、更智慧坚强电力基础设施的有力支撑,更是江苏较强经济实力与长期以来绿色化发展成效的最新体现。
这场由高温引发的用电革命,不仅考验着电网的韧性,更见证着能源结构的深刻转型。当你在空调房里享受清凉时,或许该想想:我们用的电可能来自千里之外的三峡水,或是家门口的光伏板上的阳光。(王峻峰)
来源:江苏经济报
分享让更多人看到
- 评论
- 关注